分享: |
当下,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一大贸易国,随着其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迅速上升,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也愈发明显。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开放资本账户,但目前,中国政府希望在保持对资本账户的控制的前提下,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率。建设离岸市场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方法。
香港毫无疑问是最早且最大的离岸人民币(CNH)中心。
香港的中心地位奠定经历了四个阶段。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放开了人民币零售业务,包括存汇款、小额兑换、信用卡及支票等;2007年,境内金融机构获准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当年7月,国开行在香港发行了50亿元两年期的人民币债券。2008年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蔓延至全球,这暴露了以美元为基础货币的金融体系之脆弱。因此中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2009年开始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验,内地365家企业与东盟的贸易可用人民币结算,次年,企业数量扩大至近七万家;2010年开始,个人与企业可在港自由进行人民币的转账与支付,点心债券在港发行。
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飞速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由2009年的3700亿元猛增为2013年的3.84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由2009年的560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8605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成为香港银行体系存款中继港币及美元之后的第三大币种,占比10%。金融产品方面,香港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包括点心债券、基金、IPO等。
随着香港中心的建成,台湾、新加坡的市场相继成长起来。
2012年12月,台北的中国银行[0.77% 资金 研报]被指定为台湾的人民币清算银行,这似乎预示着台湾将成为第二个人民币离岸中心。根据台湾中央银行的数据,截止2013年10月,台湾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200亿元。同时,新加坡持有600亿人民币存款余额,占离岸人民币的11%。作为东盟的金融中心,新加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单2013年前六个月便有70亿人民币流入新加坡。四千多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有业务,其中140家在当地上市。
此外,中国近些年相继与20个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中国建设银行[0.75% 资金 研报]被指定为在伦敦的人民币清算银行。当年6月,中英签订了2000亿元人民币/200亿英镑的货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伦敦凭借连接亚洲与美洲市场的地理优势,或将成为人民币在欧洲的交易中心。
离岸市场的壮大推高了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2013年底,RII为1.69,比年初的0.92提高了84%,可喜可贺。然而同年,美元、欧元、英镑及日元的国际化指数分别为53、30.5、4.3及4.27。虽有预测认为,三年之后,人民币的地位将超过日元及英镑,然而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雄关漫道,还待艰难踏来。